1. <track id="z9w9l"></track>
      <pre id="z9w9l"></pre>
      第92章  潼關訪大俠
      作者:彊疆      更新:2022-11-08 09:40      字數:4527
          第92章  潼關訪大俠

          北宋天圣九年,浙江杭州錢塘縣出了一位大科學家,天文、地理、數學、物理,尤其是軍事,無一不精通。他姓沈名括,字存中,出身于仕宦之家,幼年隨父宦游各地。嘉佑八年,進士及第,授揚州司理參軍,熙寧元年升任館閣?,八月,母親病逝,沈括辭官護送靈柩回錢塘。

          熙寧四年,沈括守喪期滿,進京述職,神宗與荊公更為器重,不僅任他為檢正中書刑房公事,根據他突出的軍事才能,又任他全權負責兵器改造工作。沈括欣然接受。

          這時秦鳳路經略使(機宜文字)王韶來信,說桑玉楚歷時數月,往返十多次,已購回良馬五百余匹,可組建一支重甲騎兵,壯大邊防軍事力量。

          神宗同意。因買馬有功,神宗決定免除桑玉楚往日的罪愆,并賜賞錦帛一百匹,錢二千貫,讓他繼續在京經商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實施教育變革在全國辦學校,而且生源踴躍,樞密副使蔡挺很是震驚,一天對文彥博說道:“樞相,中書那邊施行教育變革,學校辦得風生水起,我們也該有所動作,否則功勞全讓中書那邊占去,皇上豈不要另眼看待我們?”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覺得也是,說道:“動是要動的,但不知如何動法?”

          蔡挺道:“中書那邊已將文校辦起來了,我們何不將原有的武;謴推饋?武校一旦恢復,定能為大宋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,此不正是富國強軍的必須?果能那樣,皇上一準高興!

          北宋選拔軍事人才,起始都是沿襲唐朝舊制,每年由地方各州縣考試初選,然后推送初選人才到兵部應試。仁宗年間,北宋與西夏爆發了大規模戰爭,而“王師出伐”卻屢遭慘敗,此引起許多有志之士的極大憂慮,紛紛主張加強武學培養,專門培養軍事人才,增強部隊作戰能力。

          慶歷三年五月,仁宗帝下詔在祭祀兵學鼻祖呂尚的武成王廟建立武校,但深受宋朝重文輕武之風的影響,入學者極少,不到三個月,該武校不得不停辦。

          蔡挺此時提出恢復武校,樞密使文彥博自然覺得此法甚好,當即給皇上上書說:“古者出師,受成于學,文武馳張,其道一也。將帥之任,民命是司,長養其材,安得無素?洪惟仁祖,嘗建武學。橫議中輟,有識悼之。國家承平,及此閑暇,臣等欲乞復置武學,也廣教育,以追成先朝之志!

          神宗接到奏章,當即允準,下詔恢復武成王廟武學。

          文樞相自是高興,但又想起一事,問蔡挺等道:“俗話說,高師出高徒。要讓武校培養出更多的軍事人才,定得有武藝高強的師傅。大宋雖是武官眾多,但要選出一等一的高手來當武校教師,一時難找啊!

          蔡挺說:“大人,依下官看,若論最能充任武校教頭的,御教師金臺當是最好的人選!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笑道:“那怎么行?人家是皇上派給王丞相的貼身保鏢,怎會讓他出來當教頭?”

          蔡挺道:“這有辦法。當今皇上一心想著大宋的強盛,只要聽說武校能為朝廷培養頂尖人才,他一定會全力支持,只要他支持,就一定會把金御師讓給我們武校!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覺得此話有道理,再次來到神宗處,說了此意。

          神宗一聽,立馬說道:“文卿想法甚好,只是金御師是朕安排保護王丞相的,任何人都動彈不得!

          一句話堵死了門路,退出崇政殿,文樞密懊惱不迭,想了想,又去找荊公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在人才教育變法之前,就已認識到宋朝的重文輕武,教育上培養過來的人材只能治人事而不諳武事的弊端,力主士之所學,應文武并重,竭力主張恢復武學,并將其早已列為此次人才教育變革的范疇之內,現見圣上已同意恢復武學,自是高興,只是見文樞密為缺少武功高強的教授而一臉沮喪,想了想,說道:“文大人不必過于焦急,除了金御師,介甫倒想起一人!

          “快說?煺f!

          “金臺有個師弟,號稱陜西大俠鐵臂膀——”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一震,連忙問道:“介甫兄說的莫不是陜西的周侗周大俠?”

          荊公點頭道:“正是!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連連說道:“本官知道。本官知道!

          周倜生于嘉佑五年,字光祖,陜西潼關人,是三國名將姜維之后。自小習武,后入少林寺,功夫進展神速,弓術、雙劍、硬氣功槍法等等無不精通。后又轉向他的大師兄、拳術大師金臺學習拳法。周侗拳腳功夫大成之后,在江湖上獲得了“鐵臂膀”稱號。作為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,當時引起了包拯的關注,遂將其引薦于入官場,任職于御拳館。周侗主張朝廷采取抵抗遼夏的的政策,但久久不見朝廷行動,不得意的周侗索性退出官場,回到老家潼關自行設館辦學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見文彥博已熟悉周侗,問道:“文大人既知道周大俠,何不把他請來?”

          文彥博猶豫道:“周侗確是位做教頭的最好人選,只是……要請,還得煩王大人出面!

          荊公聽出話音,想到當年周侗在京任御教館教頭時,竭力建議朝廷對遼夏采取強硬態度抵抗,可遭到以文彥博為首的樞密院的竭力反對,周侗在那一氣之下,辭去教頭而回了老家陜西潼關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見樞密使請他出面,覺得此也是為朝廷出力,于是說道:“既然文大人要介甫出面去請周教頭,尊敬不如從命,介甫就去試試!

          金臺聽說荊公要去請他的師弟,連忙說道:“潼公路途遙遠,車馬勞頓,恩公如此年紀,如何經受得了?若恩公真想請周侗出來為朝廷效力,他是我師弟,有我去請,他一定會來,何須恩公親往?”

          荊公知道金臺這是對他的體諒,但想到用人為貴,還是堅持:“你去請,周大俠自然會來,但那禮數不周,還是本官親自去請為好!

          金臺說:“那多辛苦呀!

          荊公說:“為得人才,劉使君尚能三顧茅廬;我一個區區宰相,為何就不能去親請大俠呢?不過,到時你可得陪我一道去喲!

          金臺自是滿口答應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稟過皇上,將中書事交由參政馮璟、王珪負責,這天帶了金臺、石子,去了陜西潼關。

          潼關屬于中國的腹心之地,后來隨著五代的紛爭,這里漸漸成了東西兩大板塊的樞紐地帶。朝中原這邊是一條綿長狹窄的孔道,孔道南面是高聳的華山、崤山山脈,北面是奔騰的黃河。在這山與河之間有一條極窄的通道,通道盡頭的山隘處,高高聳立一座城樓,這就是號稱“三秦鎖鑰,四鎮咽喉”的潼關。

          潼關附近的山是綿延不斷的黃土高坡,而這種支離破碎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,為北方進犯中原構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。

          身著便裝的荊公與貼身保鏢金臺、石子乘車行了幾日,這天遠遠看到前面山峰隘口處有座高聳的城樓,知道潼關到了。正要命車夫加快速度,就聽車外傳來一陣喧鬧聲。荊公掀簾一看,見路旁不遠有三個十幾歲的男孩正在糾纏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擔心男孩鬧出事來,叫停了車,與金臺石子下去,就見前面一片綠油油的瓜地,瓜地中一個個滾圓的西瓜正露出葉蔓。一個瘦高個男孩要下地摘瓜,卻被另兩個男孩一個捉手腕,一個摟腰桿,瘦高個男孩無法動彈,只得叫嚷掙扎。

          捉手腕的方臉大個男孩說道:“師傅知道我們摘了人家西瓜,定要懲罰我們。摘不得!

          摟腰桿細瘦男孩也說:“師傅臨走時,再三叮囑我們不能隨便拿人家東西,文恭兄忘了不成?”

          叫文恭的男孩邊用腳踢蹬,邊嚷道:“只要你們不說,師傅如何知道我們摘了人家西瓜?放開!放開!”

          另兩個男孩仍是不松手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見三個男孩糾纏得厲害,擔心傷了身體,急忙讓石子上前勸解。

          不等石子說完,那個叫文恭的男孩說石子多管閑事,飛起一腳踢到石子的胯下。

          石子飛快讓過,罵一聲:“你這小子,竟把老子的好心當成驢肝肺!你敢打老子?”說著,“砰”地一腿橫掃過去,正砸在文恭的腿肚上。

          文恭更是火氣上來,連連吼道:“盧義,林沖,放開,放開,老子要好好教訓教訓這個野小子!”

          那叫盧義、林沖的兩個男孩見石子有些功夫,也有意讓他們比試比試,遂松開手,說道:“文恭,今天遇到對手了,好好顯露幾手!闭f著,放開文恭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看得清楚,急叫石子回來。

          石子本想退回,誰知文恭步步緊逼,拳腳相加。

          石子無奈,使個輕功,“噌”地一跳,跳出三丈之外。

          文恭哪里肯放,綽起一根鐵棒從后面追撲過來,叫道:“先吃你小爺一棒!”

          因有荊公的召喚,石子不敢戀戰,眼見文恭揮舞的鐵棒就要打著自己,石子心想:“我已讓你了,你還逞強?”心中火起,隨手從袖袋中掏出一顆彈子,暗叫一聲“著!”就見鐵彈子“㘗”的一聲,直沖男孩臉部飛去……

          石子正暗自得意,就聽“當”的一聲,火花一閃,一支短箭正擊崩彈子,隨即那方臉男孩責問道:“你這小哥真不夠義氣,怎能用暗器傷人?”

          方臉男孩剛說完,那叫林沖的男孩用腳尖踢起地上一桿銀槍,雙手一抖,銀槍直沖石子喉部刺來!

          石子見彈子被人擊落,正在吃驚,又見銀槍刺來,急忙閃身躲過,回頭便跑。

          文恭、林沖兩個男孩哪肯饒過,舉棒挺槍蜂涌追殺過來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一見,急叫金臺上前攔住。

          金臺見那鐵棒銀搶舞得嗚嗚作響,絲風不透,知道這兩男孩有些功夫,先是掩護師弟石子退回,自己挺立前面,見槍棒連掃帶刺過來,他只是瞅個空檔,雙手一伸,左手抓住鐵棒,右手捉住銀槍,問道:“二位小哥如何動輒打人?有話好說就是!

          站在后面一直未動的方臉男孩覺得受辱,也揮舞一把大刀過來,遠遠喊道:“休要呈狂,盧義在此!”

          叫盧義的男孩正要舉刀向金臺頭部劈來,隨后一聲大喊:“住手!”

          就在這時,后面走來一位大漢,身高九尺,三十多歲,濃眉大眼,須髯飄灑。身后跟隨兩位少年,年長的在十六七歲,一副圓滾滾的大腦袋,生得胖墩;年小的不過十一二歲。

          大漢叫著,已健步走到面前,沖那三個男孩問道:“誰叫你們在此惹事生非?”罵過,又看了看荊公這邊,忽然認出,“呀”地一聲驚叫,急忙施禮道:“師兄與王大人何時到了此處?”

          荊公忙說:“我們都是剛來到。周大俠還能認得我?”

          周侗又是一個揖禮,說道:“想當年常到群牧司去看望包大人,王大人那時在群牧司任職,在下怎能不認識?”

          金臺問道:“師弟去哪里了?丞相這次是專程前來拜訪賢弟!

          周侗忙說:“豈敢,豈敢!苯又f道,“近日有些煩躁,去外云游了些地方,順便招些生徒。哦,你們看這位——”說過,指著身旁那位肥頭大耳的男孩,對荊公、金臺眩耀道“這就是我在途中收下的一位生徒, 姓魯名達!

          荊公“哦”了一 ,指著那位年齡最小的問道:“這位是——”

          金臺接話道:“大人,這位是大俠的長子,叫清云!

          周侗連連說道:“對對對,快給丞相和師伯施禮!

          那個叫魯達的胖小子與周侗的長子周清云“嗵”地跪下,給荊公、金臺行了大禮。

          周侗這才手指潼關方向說道:“時間已不早,我們還是先去吃些茶飯,再到府上細敘!

          周倜領著師兄和荊公,到了鶴云酒莊,幾位生徒早已將好酒好菜安排好,眾人入席,自是一番推杯換盞,相互敬酒。

          酒過三巡,金臺說了荊公此行的目的。

          周侗聽說要招他去京城武校當教頭,想到當年的不遇,憤然說道:“柳子厚說,‘秦有六國,兢兢以強,六國既除,訑訑而亡!肽侨首谥畷r,夷狄虎視眈眈,朝廷只知以錢布討好敵國,希圖以此換取和平。事實呢,大宋越是這樣,夷狄越是得寸進遲,更加囂張,朝廷罔顧臣子忠言相勸,不思進取,實在令人心寒……好了,不說這些,不說這些。我敬丞相和師兄一杯!”周侗站起,仰面將酒飲下。

          荊公也喝干,說道:“周壯士的委屈,下官全知。只不過那都是過往之事,現在圣上英明,胸懷壯志,旰衣宵食,靡日不思我大宋改變‘兩積三冗’之局面,靡日不思至今還在他人之手的燕云十六州,以及那些虎視眈眈覬覦我大宋疆土的夷狄。圣上為了實現大宋的宏圖偉業,正大刀闊斧進行變革,現已取得初步成效,更盼天下有志之士一道戮力同心,從頭做起,重展我大宋當年的雄風!”

          聽到這里,周侗“嚯”地站起,自飲一杯,說道:“在下早已聽說這位新君是位胸有大志之圣君,今日有屈丞相登門相邀,我周侗也非不忠不義之人,只要朝廷召喚,周侗自是甘任差遣!

          荊公更是敬佩,讓酒保滿滿斟上一杯,高高舉起,對金臺說道:“來,為著大宋的振興,介甫和金御師共敬周大俠一杯!
    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久久久
      1. <track id="z9w9l"></track>
        <pre id="z9w9l"></pre>